罗纳尔多是迄今为止最棒的前锋(不包括边锋)吗?
一个冷知识,前阵子刚宣布退役的巴萨中后卫皮克,职业生涯欧冠进球数比大罗多一个。
这位个人能力勉强算是一流的中后卫,倒是在进球方面颇有心得,职业生涯打进16粒欧冠进球,和卡洛斯并列后卫欧冠进球榜首。而大罗这位“历史级”射手,在进球榜上被两位后卫力压,着实有些尴尬。
————————————————————-
更一下:没想到还有不少人看,其中不乏大罗吹。但某些大罗粉丝的逻辑也太捉急了,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言论加以反驳:
以中超、亚冠、德乙等不入流联赛的进球数作为标准的:什么时候这些联赛成为顶级俱乐部荣誉、超级球星们纷纷加盟中超、亚冠、德乙联赛的球队时再来说这些吧。
拿贝利、马拉多纳等上古球星为大罗洗地的:这些都是新球迷吗?不知道远古时期的欧冠和现在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吗?贝利时代南美足球和欧洲足球分庭抗礼甚至还略胜一筹,欧冠根本算不上是俱乐部层面的顶级荣誉,和现在南美足球俱乐部沦为欧洲的造星工厂+养老院完全不一样。所以贝利即使整个职业生涯都不曾登陆欧洲也无愧球王。再说老马,92年欧冠改制前压根没有小组赛,一年就那么几场。而且仅限联赛冠军参加。打进欧冠的难度和在欧冠刷进球的难度要高得多。92年欧冠改制加入小组赛,97年放宽了参赛限制,亚军也可以参赛,99年再一次放宽,主流联赛前三名均可参赛。欧冠含金量一再注水,大罗粉丝怎么好意思拿老马来当遮羞布?看看大罗同期的一流前锋们,亨利、范尼、劳尔,哪个欧冠进球数不是吊打大罗?
归根结底,大罗粉丝就是无法直视大罗整个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一个摇摆在准一流与二流之间的前锋这个事实。巴萨那一年和国米第一年确实是一名超级射手,说是世一锋也不为过。但98年大伤之后直接退化成了二流前锋。在国米5个赛季,后四个赛季加起来的进球数甚至没有第一年多。02年开始改变了踢法,重新回到了准一流前锋的行列,被同期的亨利范尼所压制。然而这一次回光返照也仅持续了3年,05年之后大罗飞速陨落,从皇马的主力,到在欧洲混不下去,也仅仅3年而已。
大罗的巅峰确实足够高,但也确实太短了。既然要评历史地位,那自然要在建立在整个职业生涯的基础之上。竞技状态的持续性本身就是球员的重要素质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素质。而且评价一个球员的表现,时间范围越大、比赛数量越多就越有说服力,这应该是作为球迷的常识。一场完整的比赛要比集锦里几个高光镜头更有说服力;一届完整的杯赛又比单场比赛更有说服力;一整年30多场联赛又要比只有寥寥几场的杯赛更有说服力。那么同理,整个职业生涯十几年里的整体表现,要比仅仅那巅峰的两年更有说服力。
如果只看10-11赛季阿森纳对巴萨的那场欧冠,威尔希尔就是大英历史第一中场。
—————————————————————
二更:很多大罗吹还是拿着两届世界杯说事儿,在此统一回复,希望不要有人来我这里念叨世界杯了,徒增笑耳。
世界杯重要,是因为它代表国家荣誉,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而不是因为它技战术水平高。任何一个看球的都知道,世界杯竞技水平比欧冠和五大联赛这种顶级的俱乐部赛事差得多。世界杯冠军放在当年欧冠里撑死就是十六强到八强的水平。因为国家队相比俱乐部有三大痼疾:
1.人员固定,某个位置缺人那就是没办法,再差的球员也得硬着头皮上。三线均衡对俱乐部来说轻而易举,但对国家队而言只能碰运气。
2.缺乏名帅。由于第一点,几乎没有名帅愿意去国家队执教,因为国家队这个平台并不能让名帅随心所欲的实现自己的战术意图,更多是当个看菜下饭的裱糊匠。
3.缺少配合。国家队一年到头比赛也就10来场,队员一起合练的时间不过一个来月。相比俱乐部一年五六十场比赛、七八个月的赛季,国家队球员之间配合生疏、缺少默契也很正常。
由于这三点,即使是世界杯这种国家队的顶级赛事,竞技水平也远远不能与俱乐部赛事相比。何况世界杯只有一个多月,全部打满了也只有7场比赛。一个球员在世界杯上发挥出色并不代表他的水平有多高,而只是这项赛事的水平不高而已。用世界杯而非俱乐部赛事来吹捧一个球员的水平,可以认为是不看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