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中国农大山海队,闪耀“足球”赛场!
原创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3V3足球赛中
以3:0的成绩强势夺冠!
2025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
斩获Humanoid AdultSize组亚军!
一起来看看这支队伍
如何以“脚踏实地”为底色
用一年时间书写“山海传奇”
“山海”缘起:因兴趣集结的新秀团队
机器人也能踢足球?山海队的参赛机器人,由团队自主编程、研发、运行,在赛场上可以实现完全自主控制。这些灵巧的“球员”能精准识别足球位置、规划进攻路线、自主调整射门角度,甚至能根据对手动作实时调整策略。这些技术背后,是一支新秀团队的付出与热爱。
“为什么叫‘山海’?”指导教师工学院副教授胡标笑着解释:“既有农大的根,也有中国的魂。”作为农业高校的队伍,“山海”二字既呼应着农业高校深耕山草湖海的学科本色,又承载着《山海经》里流淌的东方智慧。自山海而来,显新章之志。
这支队伍的诞生,像一场恰逢其时的相遇。
早在2012年,胡标就曾作为队员参加RoboCup 世界杯并获亚军,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发展势头向好,深耕智能机器人领域多年的他敏锐捕捉到人形机器人的热潮,又有相关设备支持,他便向自己的研究生们递出了橄榄枝:“有没有兴趣组队,去国际赛场试试水?”
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诞生了。即将上任的新队长杨可畅便是因兴趣加入,“加入山海队时正逢队伍备赛青岛亚太Robocup比赛。选择加入,一方面是出于对机器人领域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因为这是当前的热门方向,希望能尽早深入接触和了解相关技术,积累实践经验。”
和杨可畅一样,最初的团队都是因热爱聚集,没有严苛的选拔标准,只有“愿意投入时间”的默契和“朝乾夕惕,功不唐捐”的恒心。
备赛点滴:扎实训练与高效突破
“越到比赛,越像上了发条。”胡标的描述道出了备赛的紧张节奏。队员们的研究本就聚焦智能机器人方向,备赛只是研究的自然延伸——山海队的训练并非“额外任务”。但面对这样的国际大赛,他们提前一个月进入“冲刺模式”:从早到晚泡在实验室,编程、调试机械臂、模拟对抗,常常忙到午夜。
“小比赛提前一周准备,大比赛就得‘全天候作战’。”胡标说。传统3v3比赛中“一守门,两进攻,看距离,分主次”的实用战术,就是在无数次演练中打磨而成,是山海队取得优异战绩的“独门秘籍”。在世界赛场上,5v5比赛则是全新的挑战,赛制的不同要求团队具有高效突破的能力。相比3V3,场地更大,需要在保持机器人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强化球员配合和智能战术设计。巴西比赛结束后,团队迅速调整了方向:核心成员转向备战5V5机器人比赛,新成员则结合巴西决赛视频微调3V3策略,团队上下拧成一股绳,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全力冲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团队也不负众望,在3V3赛项中摘得桂冠。
调试中“小麻烦”不断:机器人动作误差、对抗中算法干扰、硬件突然失灵……“每天都有新问题。”胡标说,团队的解法很“实在”:“先分析原因,再做出猜想,接着逐个实验排查。”久而久之,队员们都练出了“主动扛事”的本事——“当他们能自己认领任务、解决问题时,我就知道‘没白练’。”
杨可畅补充道,团队平均每周会进行4场完整的比赛训练,赛后还有系统的复盘、分析和讨论,还会与清华大学火神队开展友谊赛。“这些充分的赛前准备和持续付出,是我们保持心态稳定的重要支撑。”
传承力量:“反套路”的接力坚守
胡标曾以学生身份参加2012年RoboCup世界杯并获亚军,如今以指导教师身份带领队伍再次站上世界领奖台,身份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感悟:“作为参赛队员,只需要负责自己部分的任务;作为指导老师,需要在任务规划上给每个队员具体任务,根据队员的性格和爱好不断调整,让大家有自己的角色,还要保障后勤等事宜。”
这份从“亲历赛场”到“幕后指导”的坚守精神,也刻进了团队的基因里,让团队的发展更具韧性。
“意料之中,又满是感动。”胡标看着队员们站上领奖台的瞬间,想起了团队从“0”开始的每一个深夜:实验室里闪烁的屏幕、机器人调试时的机械嗡鸣、队员们围着代码反复推演的身影……团队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有外界带着惊讶的慨叹:“农业院校怎么会有人形机器人队?”而这支00后团队最珍贵的,正是这种打破刻板印象的“反套路”:他们不功利,愿意为“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研究熬通宵;他们能坚持,为了一个动作细节可以反复调试上百次。“现在很多人总是为眼前的结果焦虑急躁,但他们不一样——责任心和持之以恒,是这群年轻人身上最亮的光。”
这份精神的接力棒,也在一任任队长手中稳稳传递。正如老队长杨少帅和新队长杨可畅说的那样,当队长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责任感,“既然承担这份角色,就该为团队荣誉多付出,和山海队一起共同进步。”
将热爱化作持久的动力,将责任内化为行动的准则,这份“反套路”的接力坚守,成了山海队最锋利的武器。
前路漫漫:让“山海”的脚步走得更远
接连斩获2025RoboCup Humanoid AdultSize组亚军,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3V3足球赛冠军的国际荣誉,山海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赛场上获得的宝贵经验和灵感,值得不断琢磨,例如学习清华的创新,把射门角度和力度提上去,改进机器人的踢球动作等。通过赛场练技,在实战中更新技术,在对抗中提升性能,在研究中激发兴趣,在合作中凝聚团队。
未来,团队也计划吸纳更多新鲜血液,团队标准很明确:“编程基础是敲门砖,责任心才是通行证。”杨可畅也发出邀请:“希望加入的队员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有浓厚兴趣,具备责任心和主动探索精神,在这里能接触视觉识别定位、战术代码实现、运动控制算法等多方面知识,尤其欢迎有小型或轮式机器人比赛经验、沟通能力强的同学,一起为山海队创造佳绩。”
对山海队来说,机器人足球赛场只是 “练兵场”,他们的目光早已投向更广阔的“山海”。“赛场练的技术,能直接用到农业里。”胡标解释,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复杂环境感应和规划决策能力,未来可迁移到南方山林的农业生产、智能农机抗扰控制中;多机协同算法既能让足球机器人配合攻防,也能用于仓储物流机器人集群作业。
目前,团队已开始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农业场景的应用:北京周边的果园里,机械臂采摘的研究正在推进;面对地形复杂的山地,机器人的3D适应性优势逐渐显现。“从《山海经》里的神话,到现实中的‘山海作业’,这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学院助力:多维支撑铸就冠军之路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紧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需求,在农业智能装备领域进行系统性布局和创新探索。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课题,在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智能作业系统、多机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院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一拖集团、雷沃重工等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系统规划了未来五年在精准播种机器人、智能采摘机械臂、农业无人机集群等方向的重点攻关任务。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创新“智能农业装备”培养模式,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
比赛虽已结束,但农业智能装备的创新永不止步。从足球场上的精彩对决到田间地头的实际应用,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未来,工学院团队将继续深耕农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重点突破果园采摘机器人、畜禽养殖巡检机器人等实用化难题,让智能装备真正赋能现代农业”胡标副教授表示。
“山海”辽阔
这群年轻的“智能科技探路者”
已整装待发
奔赴智能的无界旷野
踢向创新的未知远方
属于他们的故事
才刚刚开始!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文字 | 王彤彤 刘欣炀
编辑 | 李雨蔓
审校 | 杨雨睿 李浩源 尚怡彤 田澍澍
责编 | 武慧媛 范晨辉 姜萍萍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原标题:《世界冠军!中国农大山海队,闪耀“足球”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