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凝赤心!全国知名网络作家 “书写抗战精神” 主题采风活动感言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激发广大网络作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6月24日至6月26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指导,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陕西省网络作家协会、西安市作家协会、延安市作家协会共同协办的全国知名网络作家“书写抗战精神”主题采风活动,在西安、延安两地成功举办。

此次采风调研活动,网络作家们带回的不仅是沉甸甸的创作素材,更有心底涌动不息的精神共鸣。今日,“文學陝軍”为您呈现20余位作家用脚步体悟历史、以心灵对话先烈的赤诚之感。

却却

中国作协会员,编剧

《夜芙蓉》《末代金莲》《战长沙》

上一本书,我写到卢沟桥事变后,平津学生在敌人的严查密捕下纷纷逃亡。他们有的追随内迁的学府,辗转西南西北大后方,更多的人则历尽千辛万苦,奔赴心中的圣地——延安。

于是,我开始了对延安的研究。

研究延安,便是聆听延安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是风起云涌的时代篇章,更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他们来到这里,洗去过往的本色,融入一个炽热、前卫而又纪律严明的大集体。他们是学生,挤在简陋的课堂和窑洞,围坐在荒野,如饥似渴地听课、辩论,将青春的才情挥洒在延河岸边,书写在生机勃勃的黄土地上;他们也是农夫,人人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用双手生产自救;他们更是战士,跟随队伍奔赴前线,在学习中战斗,在战斗中歌唱,也在硝烟中抗争。当年那些奔赴延安的青年,最终实现了理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延安,也留在共和国历史上。

言归正传

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网络作协副会长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从西安到延安,领略革命先辈当年艰苦奋斗的红色岁月,感受党性党史赋予中国文明的不竭动力。在张学良公馆与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时,我的心底泛起了浓浓的触动。张学良的住宅中,许多物件生动再现了历史场景。八路军办事处那仅有7平方米的宿舍中,曾经居住过改写中国历史进程的元帅和将领。

重走由西安奔赴延安的红色之路,抗战路程与革命路线映于眼前,也烙印在了心底。艰苦奋斗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当前我们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正处在关键的历史节点,更应该牢记这段红色岁月,去汲取力量,去勉励自身。

晨飒

中国作协会员,北京经开区网络作协副主席

《重卡雄风》《金牌学徒》

赵沛教授关于全民抗战的专题讲座令我深受启发,特别是对延安大生产运动前因后果的深入剖析,让我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有了全新认识。沿着历史的足迹,行走在承载着民族记忆的革命旧址间,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无数热血青年跋山涉水奔赴延安的场景,如种子般播撒向全国各地,为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

站在宝塔山下,凝望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我似乎能感受到先辈们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忧患意识,更能体会到《论持久战》从窑洞走向世界所带来的希望之光。这种身临其境的历史体验,是任何书本影音都无法替代的。

从参加中国作协的抗战采风启动仪式,到走访京津冀抗战遗址,再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直至此次西安、延安之行,抗战历史已从纸页间跃然而出,化作激励我创作的精神动力。我将把这份感动与思考融入今后的创作中,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网络文学中绽放新的光彩。

李枭

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网络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无缝地带》《禁城一号》

正确、健康、全面的唯物抗战史观,可以解决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很多问题,比如:我们抗战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来自哪里?我们为谁而战?谁和我们一起抗战?谁领导和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只有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认识和深刻理解抗战精神。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全面的唯物抗战史观,那么抗战的作品里所有的人物、细节、情节哪怕再精彩,也谈不上任何价值,甚至会显得扭曲而丑恶。

培养抗战史观,需要我们联系实际,到祖国的各个地方,看看曾经那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是怎样抗战的,才能深入了解“全民族抗战”这一宏伟而深刻的主题。

我出生在广袤的大西北,曾多次来到陕西,每一次都能看到这一片古老浑厚的黄土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种感觉有点像吃着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喝着汽水,让我的味蕾踏实而跃动,我在心底为勤劳质朴的三秦人民献上深深的祝福。

丛林狼

广东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深圳作协副主席

《丛林战神》《最强兵王》《最强狙击手》

520件珍贵文物,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手稿、贺敬之的《白毛女》剧本、《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等,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像灯塔一般照亮着中国文艺前行的道路,让我深刻感受到延安时期革命文艺的强大力量。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为一名作家,在当今时代,更应从延安文艺精神中汲取力量,牢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满足人民需求的优秀作品,让延安文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银月光华

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二级

《先河一号》《大国蓝途》

儿时在课本里仰望的红色圣地,终于化作眼前的实景。在延安这座革命圣地,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我正在写一本抗战题材作品,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本次采风调研活动,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学习抗战精神,深入体会革命先辈的艰辛和乐观主义精神。这份从历史中汲取的勇气,终将成为我照亮未来写作与生活的不灭灯火。

沐清雨

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云过天空你过心(改编剧:向风而行)》

从西安到延安,一路追寻红色足迹,每一处旧址都在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作为写作者,触摸这些带着体温的历史现场,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奋斗精神,也激励着新一代文学创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让信念与热血,成为故事里永不褪色的精神火光。

疯丢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

《战起1938》《百年家书》

西安与延安的采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山川坚毅,在山中箍出窑洞世代生活的人们更坚毅,或许也正是因为艰苦的环境与风土人情,造就了乐观不屈的人们。世代在此生息的人们,把山川性格融进血脉,贫瘠里开花,苦日子嚼出甜,成就了这片红色精神的沃土。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此行让我懂得,唯有扎根赤诚坚韧红色大地,文字才能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嘎瓦占堆

藏族当代青年作者,新生代儿童绘本作家

《叶》《新年头水》

第一次到西安与延安,实地探寻红色文化的根源,那种震撼难以言表。在这里,我深切体会到革命先烈们在强敌侵略面前,为保家卫国,以视死如归之姿投身革命的伟大精神,更深刻地领悟到抗战精神的内核。身为文艺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定要在未来的创作中,把红色精神融入作品,传递给下一代。

风圣大鹏

陕西省网络作协主席,陕西省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乡村修道士》《上古圣主》《异界星辰至尊》

此次“书写抗战精神”采风活动意义非凡。全国各地的网络作家走访西安、延安的抗战圣地,历史细节扑面而来,先烈们的英勇与坚韧令人震撼。作为网络作家,我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汲取了丰厚的创作素材,更深刻领悟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这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创作中以笔为旗,用心书写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用有温度、有力量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不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乱世狂刀

陕西网络作协副主席,纵横中文网白金作家,宝鸡作协网文委员会主任

《足球修改器》《刀剑神皇》《人间暖阳四月天》

此次实地采风活动,让我们这些平日里宅家创作的网络作家们,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所遭遇的无数艰难困苦。他们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尤其是许多网络上无法看到的图片资料,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西安事变和洛川会议的详细影像资料,那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一个个年轻的面庞所呈现的年代史诗感,仿佛让我瞬间穿越回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那些仁人志士为了救国而抛洒热血的伟大时代。

紫芒果

陕西省网络作协副主席,西安网络文艺家协会会长

《强国重器》《秦岭山宝》

从西安事变的风雷剧变,到处在白色威胁笼罩下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再到延安文艺纪念馆前辈们以笔作枪坚持战斗,通过三天的实地采风,让我实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抗战的相关历史。洛川会议那一孔决定民族命运的庄严窑洞,曾经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讲解员提到,在会议当天下着滂沱大雨,革命将领们和红军战士们,在大雨中脱下红军军装换上八路军军服的情景,让我倍受触动,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大义不怕牺牲、不计得失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

我正在创作的抗战题材作品《赴火》,想表达的正是“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的抗战精神。这次的采风丰富了我的认知,补充了很多难得的创作细节,后续我将认真整理这些珍贵的收获,应用到我的作品中,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精神宝藏。

听雨

陕西网络作协副主席,掌阅惊雷工作室负责人

《圣王归来》《妈妈再爱我一次》《遛狗请拴绳》

这次精神之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抗战精神从来不是教科书上抽象的概念,而是深深刻在这片土地上的记忆。它是西安事变时那颗赤子之心,是七贤庄里永不熄灭的灯火,是鲁艺窑洞中依然回荡的歌声,更是洛川会议上那份不计得失的民族共识。这份精神不只是简单地回顾过去,更是面向未来的力量源泉,如同延河的水,静静流淌,既映照历史,又奔涌向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惊蛰落月

陕西省青联委员,七猫五星人气作家

《混沌塔》《满山红遍》

这次采风活动,先后走进张学良公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的峥嵘岁月。这次采风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作为网络作家,我们应当传承红色基因,将抗战精神融入到作品当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阎zk

阅文集团大神作者

《太平令》《镇妖博物馆》《我为长生仙》

此次采风重走陕西红色道路,使我受益颇多。这一路,我们领悟了西安事变时期的艰难抉择,也看到七贤庄中暗夜里的波涛汹涌,无数爱国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延安,化作了红色精神的基石,就是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感召。在这漫长的奋战之中,无数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以文字为刀枪,以纸张为战场,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去奋斗,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艰苦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后来者不该遗忘。我们应接过他们递给我们的“未来”,并将其传递给后代,让红色的精神永远如同当年,永远焕发光彩。文明不灭,精神永存。

清扬婉兮

陕西网络作协副主席

《有喜》《有依》《有归》

《游西安张学良公馆有感》

一纸电文凝帅印,半生幽禁困危栏。

回望层楼松柏翠,英魂长伴旧时关。

楚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网络作协副主席

《京兆府来了个女仵作》《人间有微光》《龙图骨鉴》

我生长在延安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土地上,先烈事迹早已融入我的血脉。当我走进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那些熟悉的场景与文物,不再只是历史的陈列,而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段段浸着鲜血的伟大的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明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将延安精神融入网络文学,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字感受延安的精神与力量,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是我的使命,也是网络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上殿

汉中作协委员、汉中网络文艺协会副主席

《我的师父是神仙》《聚灵飞升》

在各处红色旧址游览,仿佛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泛黄的手稿、简陋的物件,让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易,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情怀和坚定信念。

作为网络文学创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要把这些感人的故事和伟大的精神融入作品中,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历史,感受抗战精神,用文字为传承抗战精神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让红色基因在网络文学中绽放光彩。

荣小荣

起点中文网大神作家

《逍遥小书生》《如意小郎君》《大周仙吏》

徘徊于张学良公馆的寂静院落,踏进洛川会议旧址简朴的土窑洞,我仿佛穿越了时间,触碰到了历史的温度。每一处旧址里,那些褪色衣物、磨损物件,甚至凝固的墨迹,无不以沉默的姿态讲述着过往。它们并非陈列在玻璃柜里的过往,而是历史真实的血肉与呼吸,是先辈们用青春热血浇灌出的精神之花。

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正是革命先辈们当年以生命和信仰筑起的。作为新时代的网络作家,我们应当用好手中之笔,接续传递那份顽强抗争的意志与百折不挠的精神。

思林

番茄网络作家,诗人

《如梦初醒》《晨曦中的花园》《晌午的山村》

驻足西安事变旧址,兵谏风云犹在眼前激荡,热血沸腾中透出民族存亡之际的担当与智慧;延安黄土之上,纪念馆内朴素的窑洞灯火,仿佛重现艰苦卓绝的岁月,无声诉说着信念的坚韧与精神的高贵;洛川会议旧址,如一座无声的战略丰碑,曾为民族危亡点亮方向,是抗战洪流中关键的转折点。

三处圣地,一脉精魂。它们无声而磅礴地提醒着我们:今日之和平与繁荣,实乃革命先辈以热血浇灌、以信仰铸就。吾辈当深悟其意,珍惜当下,更须将这份不熄的红色火种世代传承,为民族复兴伟业奋然前行。

盛世唱响

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西安日报社记者

《疯狂小升初》《20年归来仍少年》《山中有海》

通过一幅幅泛黄的照片和一件件蒙着岁月沧桑的展品,那个战火纷飞、热血激昂的年代无比清晰地扑面而来……在主题采风活动中我一直在思索,中国革命历程之艰难,新中国成立之不易,这背后究竟需要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在一个个革命旧址和展馆前,真切的感受给了我答案:这种力量和信念是铁、是钢,坚不可摧!

作为新时代网络作家,我更加坚定自己肩负的使命,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笔为剑,以墨为锋,讲好革命历史和抗战故事,让他们永远活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只有记住来时的路,方知何处是归途。

责编@皮皮

校对@胡湫

审核@晓一

核发@李佳

avatar

stone669 管理员

发布了:2069篇内容
查阅文章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电话联系

400-800-000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